用温暖,驱散冬日的寒意;
(资料图片)
用爱心,点燃春天的希望。
日前,山东省立医院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科普公益救助活动,为贫困矮小症患儿送去“长高的希望”。此次活动共向7名家庭困难的矮小症患儿捐赠价值近14万元的药品,每个受捐助的孩子均可获得半年的免费治疗机会,极大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为治疗带来希望。
此次受到捐助的小患者们普遍身材矮小且家庭经济困难,山东省立医院临床专家和医务社工得知情况后,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帮助患者们申请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的专项救助,成功获赠爱心药物。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是支持开展贫困矮小青少年儿童医疗救助、科普宣传教育及医护人员培训等项目的专项基金。自2019年山东省立医院成为该基金的全国定点医院之一,多年来已累积救助了30多名家庭贫困的矮小与小胖威利综合征的患者,累计救助金额54万元,在医院、社区等开展了多场大众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医院、基金会、爱心企业以及临床专家、医务社工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科学长高,拥有自信快乐的童年。
爱心救助热线:编辑手机短信“孩子姓名+出生年\月\日+身高(厘米)+体重(公斤)”发送至15624088911李老师
家长们排队等候领取
志愿者引导家长顺利领取药品
志愿者仔细核对信息
领取到药品的家长喜上眉梢
据受助患儿晴晴的父亲讲述,晴晴现在5周岁了,从小就身材矮小,3岁半时身高仅87厘米,相当于2岁的孩子。找到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李桂梅教授进行治疗15个月,长了14.4厘米,现在身高101.4厘米,良好的治疗效果令晴晴父亲非常欣喜。生活负担重但仅靠打工维持生计的他,面对一个月3000多元的治疗费犯了难。去年8月份,晴晴的父亲通过专家帮助联系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在此次救助活动中领取到了半年的免费救助药品金赛增长效生长激素注射液,解了燃眉之急。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李桂梅教授正在与患者交流
山东省立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戴云鹏教授正在与患者交流
此次救助活动中,有一位受助患儿的家庭比较特殊。9岁的超超家经济十分困难,超超两岁多时被查出低磷性佝偻病,母亲双腿无法行走,来领取救助药品的父亲也是双手残疾,一家人平日里依靠种地和低保坚强生活。原本医生建议四岁开始治疗,但苦于经济困难,拖到半年前,父亲才东拼西凑到费用,让孩子接受治疗。半年的药用完,焦虑的超超父亲从病友群得知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本次救助一次性领取了半年两万四千块钱的药品,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拿到药后的超超父亲激动的说:“这半年的免费救助药,是我要种两年的庄稼才能买到的,感谢基金会给我们家减轻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山东省立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涵盖相关领域专家数十人。门诊自开设以来,一直致力于治疗儿童肥胖、身材矮小、性早熟、青春发育迟缓、甲低以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救助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特意制作了锦旗表达感谢。
科普之人体长高常识
1、人体是如何长高的?
人之所以能长高,取决于骨骼的生长。长骨按其部位分为骨干和骨骺,在骨干和骨骺之间的软骨是骺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骺软骨不断增生,逐步骨化。在骺软骨未完全骨化前,骨就可以不断增长,人就随之长高。等到青春期结束以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和骨骺连成一体(我们称为骨骺闭合),骨骼完全钙化,骨就不再增长,人体就不会再长高了。
2、人的身高有标准吗?什么身高算是矮小?
百分位法:相同人种、性别、年龄的人群的平均身高为第50百分位,如儿童的身高处于第3百分位以下,即相同人种、性别、年龄中最矮的3%区间中,那么医学上称为矮小。通俗来讲就是把相同人种、性别、年龄的100个人从矮到高来排,最矮的3个人就是达到矮身材范畴的,医学上把它叫第3百分位。
检查自己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较,如果比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矮5公分以上或者长期坐在班级前二排、发现裤子穿了两三年也不见短等情况,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做相关检查了。
3、身高是遗传决定的,后天不能改变吗?
遗传是一个异常精密的过程,由遗传决定的60%-70%的身高部分不容易改变;剩余的30%-40%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就是通常说的环境因素影响身高,后天的身高是可以干预的。
科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关键因素,营养、运动、睡眠、心情等都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发育的儿童,通过后天营养指导、睡眠指导、运动指导、心情指导、疾病预防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可以促进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改善身高。如果因内分泌异常等疾病所导致的身高落后,通过日常生活的干预是不太可能帮助身高达到正常值的,但是选择去正规的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望达到遗传身高或突破遗传身高的。
4、孩子的身高增长有规律吗?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约50厘米左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一般出生后第1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2-3年增长厘米左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约6-8厘米,持续大概2-3年。通常情况下,如果3岁以前,每年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速度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速度小于6厘米时,就被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
家长对孩子身高的5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cm左右的偏差。在我国,有30%的孩子长不够遗传身高。所以,父母高,孩子不一定高。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
变声和月经初潮标志着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后期,身高突增高峰已过,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
●误区三:孩子现在挺高,一定没问题
孩子没到青春期,突然长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体格提前发育,骨骺闭合也提前,通常早发育的孩子比正常孩子的生长时间要短,成年后反倒比一般孩子矮。
●误区四:孩子现在矮,长得晚,以后就长了
受遗传因素影响,晚长也是有可能的,通常晚长的孩子骨龄落后于正常孩子。但是有的孩子骨龄落后是因为营养不良、睡觉太晚、压力过大、运动少等,生长激素一直无法充分分泌,这样的孩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
●误区五:吃好喝好就能长高
有些家长自豪于孩子不挑食、胃口好、饭量大,无节制地供给过多的营养,认为这是以后长高个的基础,最终得到的却只是横向发展。肥胖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身心负担,还会影响骨龄,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身高生长。还有家长滥用保健品,导致孩子性早熟,缩短了生长期,最终也会导致孩子未能达到理想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