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焦点快播:端午节,主基调仍然是快乐的,但祈愿身体安康也是一个内容


(相关资料图)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流传最广的是“屈原投江”的故事,这一天人们用芦苇叶或竹叶包上糯米煮熟后掷入江中,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南方各省还有声势浩大的“赛龙舟”活动。

然而,追溯文化本源的话,端午节最初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五月初五日,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是大吉大利之象。

在对天象“龙”的崇拜中,人们发现河湖中的鳄鱼习性与天龙如出一辙:冬季要冬眠,春季出现在河滩,夏季下雨时爬上岸大声鸣叫仿佛天空打雷下雨,于是把古老的蛟鳄看作龙的化身,往河里投粽子是投喂鳄鱼,而赛龙舟也是龙崇拜的体现,如今龙的形象中“长吻、凸睛、獠牙、鳞片、背脊、四足、板尾”等元素与鳄鱼十分相像。

文化又如同一条河流,总要吸收其它的支流成就自己的壮大。于是,发展至今的端午节文化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包粽子两大礼俗则传承不辍。

端午节的到来,也意味着盛夏的开端,夏季蚊虫繁殖、细菌滋生,容易让人生病,古人以为是邪祟作怪,举办一些驱邪避瘟的活动,便流传转化为端午的风俗。民间采艾蒿敬神插在门上,依靠艾蒿的药香将瘟疫瘴气挡在门外。儿童体弱多病,总是受到人们加倍的照顾。老人用五彩丝线编成“长命缕”,给孩子系在手足上,用红布包朱砂、琥珀做成香包缝在衣服内侧,希望它能保佑儿童健康少病。还有人用红线把红布、桃枝缀成符节,缝在小孩衣领后。符节是艺术化了的乞丐的行头,碎布代表了破衣,桃枝代表了打狗棒,也许起初是让孩子扮一天乞丐,取意“人穷命大”,希望消灾免难,后来逐渐变成了这个形式。每到这天,孩子们三五成群,一起比谁家的粽子好吃,谁的丝索更漂亮,民间的风俗活动给这个忙碌的节令增添了许多有趣的内容,使紧张劳作的农民们也有一些闲谈的话题,增加生活的情趣。

所以,端午节,主基调仍然是快乐的,但祈愿身体安康也是一个内容,但这个安康绝不是因为屈原在这一天投河,我们不能快乐,才说安康,而是,健康平安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