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今日热门!新基金遇冷传递什么信号


(资料图)

近期,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明显“降温”,多只产品发行失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有人说,基金发行遇冷是市场见底的信号,说明现在到了最好的布局阶段;也有人说,这显示市场信心较弱,此时入场风险大。在笔者看来,与其被各种声音牵着鼻子走,不如多几分理性和思考,才有可能获得长期盈利。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以认购起始日为统计口径,5月份只有37只新基金产品成立,同比减少近60%,发行数量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低。从基金类型来看,债基和央企ETF是资金流入的大头,贡献了超八成的发行规模。相比之下,权益类基金则格外“冷场”,多数基金成立的规模仅在千万元左右。

对于基金发行市场的低迷,毋须讳言,除了5月份假期等客观原因,其主要原因就是今年二季度A股市场行情较为低迷。此外,相比2021年年初基金市场“人声鼎沸”,这两年市场赚钱效应的下降也让新基金发行“冷清”了很多,加之很多投资者当年买的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进一步打消了投资者的认购念头。

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走势整体放缓,A股市场持续处于震荡调整。同时,在A股维持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加速的背景下,也给基金经理的择股加大了难度,多数权益类基金产品赚不到钱。多重因素影响下,等待市场明显回暖再进行布局成了多数投资者的心态。

然而,对于新基金的遇冷,也有人认为未必是坏事。在公募行业内,有一种“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说法,简单理解就是基金发行越火爆的时候,市场处于高点,未来赢得收益的难度较大;而当新基金发行低迷的时候,往往市场处于底部位置,性价比高的投资机会反而随之孕育。

拉长投资周期看,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过去的经验并不能代表未来表现。到底现在适不适合布局?投资者还是应该从宏观经济、行业发展态势等基本面去寻找答案,万万不能把自己的情绪交由市场主宰。

一方面,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呈现企稳复苏态势,上市公司盈利正逐步改善,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将给予A股走强更多的底气和空间。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较1月预测上调1.3个百分点,也彰显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另一方面,从市场本身看,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优质上市公司将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可,内在价值将得以真正体现。在估值水平方面,A股主要指数依然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估值优势也有望吸引更多中长资金的流入。

对于投资者而言,既然经济基本面有支持,回升向好趋势不变,那么与其紧盯短期的市场表现,不如将眼光放长远,坚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穿越周期才有望成为最终的赢家。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不妨多做一些投资者教育和投资研究,用优质专业的服务和可靠的投资回报换取投资者的信任与理解,一同等待基金市场收获的季节。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春阳

关键词:

相关新闻